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難道沒有幸福快樂的婚姻?婚姻一定要妥協,忍耐,犧牲和奉獻嗎?難道真的無法在婚姻中保有自己嗎?

  • 作家相片: April Zhang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1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不少人帶著對婚姻的憧憬走入婚姻中,然而,隨著兩人之間的摩擦,生活的壓力,加上養育孩子的辛苦,漸漸地,婚姻不再是充滿浪漫憧憬,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的辛苦,無奈,挫折。


許多人為了維持婚姻,選擇吞忍,忍耐,妥協,犧牲,奉獻,漸漸地, 失去了自己。即使,維持住了婚姻,還是很不快樂,最後,被困在不幸福的婚姻中。


難道婚姻走到最後都是如此的嗎?難道沒有幸福快樂的婚姻?婚姻一定要妥協,忍耐,犧牲和奉獻嗎?難道真的無法在婚姻中保有自己嗎?


每個人都帶著童年時期的創傷走入婚姻中,婚姻,就是兩個受傷的孩子相遇,互相取暖,互相安慰,互相討愛。兩個受傷的孩子,內在的匱乏,深深地渴望被愛著。於是,會期望對方能夠愛自己,如果,對方沒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愛自己,就會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這時,衝突就產生了。


然而,兩個受傷的孩子,因為內在的空洞,對愛的匱乏,以至於,不知道如何愛自己,也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愛。於是,給出的愛是匱乏的愛,有條件的愛。


我們無法給出我們沒有的東西,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愛自己,那麼,我們該如何給出那份愛。因為不知該如何愛自己,於是互相討愛,索愛,期望對方能夠填補內在對愛的匱乏。


然而,內心深處對愛的渴望源自於對父母愛的渴望,沒有人,能夠代替父母給予我們這份愛,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填補這個空洞。


同時,我們也將父母的婚姻模式帶入到我們的婚姻中,不自主的複製父母的婚姻關係,最後,重複父母不幸福的婚姻。


婚姻,往往是兩個破碎的自己,期望對方將自己拼湊起來。然而,兩人都是破碎的狀態,連自己都無法將自己拼湊起來,那該如何將對方拼湊起來呢?


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在互相討愛,索愛,期待對方的救贖,那麼,衝突爭吵就會不斷。這些衝突爭吵帶來的挫折,無奈,痛苦,消磨了雙方之間的愛。


這樣的愛,是有條件的愛,匱乏的愛,只會把兩個人困在不快樂的關係中。這樣的婚姻,是受限的,緊抓的,糾結的,雙方都被綁住,不自由。


如果,我們開始意識到內在對愛的匱乏,空洞來自於童年創傷,原生家庭的模式,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療癒過往的創傷,修補童年的自己,清理釋放承接父母的情緒以及生活模式。


當我們療癒了自己,把自己拼湊起來,填補了內在的空洞,給予自己無條件的愛時,那麼,我們就是完整的自己。


當兩個完整的人走入婚姻中,就無需互相討愛,互相救贖,因為雙方都能夠真正的愛自己。


這樣的婚姻,不再互相討愛,而是,兩個人內在的愛滿溢,互相分享彼此的愛。


這樣的婚姻,不再是妥協,忍耐,犧牲,奉獻,而是,兩人都能夠保有自己,分享彼此,自在地做自己。


這樣的婚姻,不再是無奈,痛苦,挫折的。而是,喜悅,自在,安心的。


這樣的婚姻,不再是受困的,不自由的,受限的。而是,流動的,自在的,自由的,沒有束縛的。


這樣的婚姻,是深層的連結,知曉,愛,一直都在。此時,再多的承諾與誓言都是多餘的。


這樣的婚姻,是兩個人觸碰到彼此的心,彼此的靈魂。這,就是靈魂之愛。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ree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當有不舒服的感受時,問問自己怎麼了

當內在有不舒服的感受升起,不去壓抑它,漠視它,或是告訴自己要轉念,不要想太多。 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有不舒服的感受,有什麼委屈在? 這些感受,往往是內在的提醒,告訴我們該如何善待自己。 Safina

 
 
 
懂事的小孩,也需要關注與愛

懂事的孩子總是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大人操心,但是,也是往往被忽略的那個孩子。 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體貼大人的辛苦,怕造成大人的困擾與麻煩,而不敢要求。 乖巧聽話的孩子,也需要關注與愛。 Safina

 
 
 

留言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