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孩子在學校上課時的心路歷程
- Liz Wang
- 2024年1月2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8日
一直以來,有不少的父母因為孩子拒學,懼學或是無法適應學校前來求助。
我想分享我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
在女兒快三歲時,我發現她有所謂醫學上的"選擇緘默症",她只跟家人說話,無法跟家人以外的人們開口說話,在人多的地方或是場合,會明顯焦慮和僵住。當人們關注她時,會讓她更加的焦慮。
親友們紛紛施壓要我帶她去看醫生,覺得她有問題,需要"矯正"。我獨自背負了這些壓力,堅持不帶她去看醫生,因為,我深信,等她準備好,自然就會開口。同時,我也將外在的聲音擋在外面,從來沒有讓女兒知道她跟大家不一樣。
很幸運的,我們找到了一間幼稚園,學校老師們也把她當一般的孩子看待,也很願意等待女兒慢慢來。
我很努力的阻隔外在的聲音,給予女兒空間與時間,允許她在她的世界裡,自在地做自己。女兒,從來不知道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
要上小學了,我知道女兒還沒有準備好離開她的世界,踏入另一個世界。於是,我幫她申請了自學。
小二時,女兒自己說她想去上學看看,所以,我們讓她一個星期去學校兩三天。她,還是無法開口說話,老師們也不會逼她開口。
小三時,抽到了實驗小學,女兒想去上學體驗看看。一開學,上整天課時,中午在學校吃午餐,女兒很焦慮,無法吃午餐,吃午餐時都在哭。
我去學校跟導師說是否能夠讓女兒先上半天課慢慢適應,等她適應好了,再上整天課。導師堅持女兒要上整天,她說,要訓練孩子適應學校。
我知道,這只會讓女兒更加的焦慮,更無法去適應。我很堅持,我去找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聽了女兒的狀況,拿了一疊假單,跟我說,沒關係,讓女兒慢慢來,慢慢適應。請多久都沒關係,等她準備好。
就這樣,上半天課上了兩個星期,女兒說她準備好,想要上整天課。再次上整天課,已經沒有問題了。女兒也慢慢開口跟老師和同學說話,但是,說話聲音非常小聲(在家裡是很大聲)。
還記得,某次接女兒放學時,女兒問我說,為什麼她在學校講話好小聲,一出校門口看到我說話就變大聲。我跟她說,沒有關係,她可以用她覺得舒服的音量說話。
雖然她喜歡上學,和同學玩,但是,在面對老師們大聲罵人時(雖然不是罵她),她會很害怕,很焦慮。加上數學老師因為她跟不上進度,罵她笨,言語貶低她,讓她自信心越來越低,不只一次問我,她真的很笨嗎?
我問她要不要回來自學,她說不要。到四年級時,她的雙腿後腿整個濕疹大爆發,甚至抓到流血,常常癢到無法入睡。某次,她又痛又癢到崩潰大哭,我很心疼,一個健康的孩子,上了學後,雙腿都潰爛,一個有自信的孩子變得完全沒有自信心,不斷地說自己笨。
那晚,我跟女兒說,不要去學校了好嗎?女兒點點頭,安心地入睡。
我去了學校,要幫女兒請長假,準備申請自學。六位老師跟我開會,老師們都認為女兒心理有問題,施壓要我帶女兒去看心理醫生,覺得女兒這一點壓力都無法承受,未來工作時候怎麼辦。甚至,覺得我這樣太寵孩子,以後會害了孩子,讓孩子未來適應不良。
無論老師們再怎麼勸導,施壓,指責我不是個好媽媽,我很堅持要幫女兒請長假。
還記得,不去學校後一個月,她每天在家,甚麼都不想做,連喜歡的事情也不想做。我知道,那是她的排毒期(學校壓力)。一個月後,女兒跟我說她想出門去走走,開始去圖書館借書來看,也開始重拾畫筆,縫紉,手做。
一年後,女兒雙腳濕疹不藥痊癒。
五年級下學期時,女兒想要上學。我幫她找到一個很重視孩子心靈發展,也願意等待孩子的自學團體。女兒在那個團體上了一年多,直到六年級畢業。在這個團體,她很開心,也找回了自信心。
國中時,我問女兒想要自學還是去學校上學。女兒說,她想要體驗學校生活。當媽媽的我,還是會擔心先前的事情再次發生,但是,我還是放手讓女兒去上學。
國中一年級,老師們都覺得女兒乖巧聽話,都還蠻喜歡她,女兒也適應得不錯。
國中二年級時,女兒開始會為自己為別的同學站出來發聲,指出不公平的地方,替自己替同學爭取權益。當老師們用權威壓制時,女兒並不會害怕,反而會跟老師們講理。老師們的回饋是: 你怎麼變得這麼叛逆。
現在國三了,雖然功課成績不好(我們也完全沒有在意孩子的成績),上課也很想睡覺(因為枯燥無聊),但是,她能夠自在地跟同學們相處,也不會懼怕學校權威的壓制,她適應得很好。
女兒,到現在都不知道她曾經是"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曾經跟其他小孩不一樣。因為,我阻隔了外在聲音,給予她空間與時間,慢慢探索,成長,從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
現在的她,講話,非常有力量,往往能夠說服老師們。完全不像個焦慮,害怕開口說話的孩子。
也因為,當初她無法適應學校時,我選擇讓她在家自學,直到她自己準備好想要上學時,才讓她進學校。
如果,我當初沒有堅持,執意讓孩子留在學校去適應,相信,孩子現在可能是傷痕累累,更加的害怕,更加的恐懼學校。
這一路走來,很辛苦,辛苦的不是在陪伴孩子,辛苦的是,外在的聲音,壓力,指責。但是,我都擋下來了,我深深地相信我的孩子。而也因為我不顧外在的指責,堅持下來,女兒,現在才有如此的力量,做自己。
女兒在六年級疫情在家線上課時畫出疫情在家的日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