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創造自己的市場

  • 作家相片: Liz Wang
    Liz Wang
  • 2024年1月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3月25日



一位學員是位畫家,在上課時,她提到台灣的藝術生態和市場很小,很難生存。



我跟她說那就創造自己的市場!我請她閉上眼睛去感受,如果她跳脫台灣藝術生態和市場,不再受這個市場的限制,那會是甚麼樣的狀態?她閉眼感受了一下,她說可以感受到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無論是從事哪一種行業,當我們受限於市場時,就會被限制住,因為必須照市場的規則走,在規則裡運作。於是,即使有很多很棒的想法或理念,都被受限了,而無法伸展。


而市場裡的這塊大餅,大家搶著要,如果有很多的競爭者,僧多粥少,勢必就得削價競爭。此時,我們的熱情都被消磨了,只是為了在市場裡求生存。



然而,我們真的只有這條路嗎?真的必須靠市場才能存活嗎?



還記得我的身心靈工作剛起步時,不少前輩給我意見:


"台灣市場太小,靈性老師和療癒師滿街跑,很難賺到錢,應該要往中國發展。(我認識的確有很多老師都到中國發展)"


"應該要有個團隊,要成立一個團體,這樣學員才有向心力,凝聚在一起,學員才不會流失。"


"要賣一些身心靈產品,增加收入來源。"


"要和別老師合作,或是和其他身心靈團體合作,增加曝光率。"


"要和網路平台合作,增加曝光率。"


"要多拍課程照片,最好有光球照,看起來很神聖,吸引人們來上課。"


剛起步的我,甚麼都不懂,這些建議讓我更困惑,我思考,難道一定要這麼做才能存活嗎?我開始一項一項的思考,這些運作方式是我想要的嗎?我喜歡的方式嗎?


我發現,這些方式我都覺得好麻煩,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事情,我也不想搬到中國去啊。


既然這些方式我都不喜歡,那我該怎麼辦?該如何在這個充滿靈性老師療癒師的小島存活下來呢?


一開始,我會去看別的老師的文章,看看他們開甚麼樣的課程,課程內容是甚麼,怎麼寫文宣。剛開始,會覺得他們好厲害喔。


我問我自己,想要跟他們一樣嗎?開類似的課程內容嗎?內心的聲音說:我不要。因為我發現這些課程都含有儀式,系統,SOP等等,對我來說,太多的限制太多的步驟,好像又回到學校裡。



我問問自己,我想要甚麼?我為什麼要開課?開課的目的是甚麼?



內心的聲音說: 我想要分享我是如何從痛苦深淵中走出來,我是如何從想死的狀態裡活下來,我是如何從童年的創傷中走出來,我是如何不再依賴藥物,靠自我療癒把健康找回來,我是如何跳脫體制的框架制約。


內在深處,我渴望和大家分享我們都可以救贖自己,做自己,生命可以活出不一樣的狀態。


於是,我開始開課分享生命,分享我的自我療癒歷程。而課程主題廣泛,都是我原創的,很多課程是坊間沒有的。需求越來越多,課程也越開越多元。



就這樣,我創造出自己的市場。



在這個市場裡,我無需跟任何人競爭,我無需屈就於任何人,我無需受限於任何規則與制約。我需要做的,僅僅是做自己,活出自己,分享自己,綻放光芒。渴望活出自己的人們,自然被我的能量吸引過來。



如果,我們被市場受限制,無法伸展,無法展現自己,那麼,就跳脫市場,創造屬於自己的市場吧!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當有不舒服的感受時,問問自己怎麼了

當內在有不舒服的感受升起,不去壓抑它,漠視它,或是告訴自己要轉念,不要想太多。 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有不舒服的感受,有什麼委屈在? 這些感受,往往是內在的提醒,告訴我們該如何善待自己。 Safina

 
 
 
懂事的小孩,也需要關注與愛

懂事的孩子總是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大人操心,但是,也是往往被忽略的那個孩子。 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體貼大人的辛苦,怕造成大人的困擾與麻煩,而不敢要求。 乖巧聽話的孩子,也需要關注與愛。 Safina

 
 
 

留言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