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生家庭裡,如果沒有愛的支持,金錢往往是愛的替代品
- Liz Wang
- 10月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10月29日
在原生家庭裡,如果沒有愛的支持,金錢往往是愛的替代品。
譬如:
父母,如果無法給予陪伴與支持,往往會透過給予金錢來彌補缺少的愛。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時,也會不斷的索求金錢來填滿內在愛的匱乏。
甚至,在孩子成年後,還是不斷的重複這樣的模式。有些父母年邁時,還是不斷的被孩子索求金錢,甚至,還要幫孩子還負債。
成了所謂的啃老族。
事實上,孩子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無條件的愛。但是,父母無無法給出那樣的愛,那麼,金錢就是個替代品。父母,內在對孩子的虧欠,不斷地提供金錢。
金錢,是討愛的方式。
有些父母,會透過提供金錢來控制孩子,把孩子綁在身邊。而孩子也因為父母金錢資助,順從父母,無法脫離父母的掌控。
那是因為父母內在對愛的匱乏,想要透過金錢來得到孩子們的愛。而對父母,往往認為孩子聽話順從孝順就是對自己的愛。而孩子拿了父母的金錢,認為是父母對自己的愛,必須要有所回報,即使不願意,還是會順父母的意。
有些父母,會不斷的跟孩子索求金錢,要求孩子給孝親費,甚至超過孩子能夠負擔的數字。
那是因為,父母從上一代得不到愛,就會跟下一代討愛。然而,沒有任何人(包括孩子)可以填補內在對父母愛的渴望。於是,就會轉為跟孩子索求金錢,來證明孩子是愛自己的。
內在對愛的匱乏,如同一個無底洞。有的時候,無論孩子給出多少錢,父母還是不滿足,還要更多,甚至,要求孩子幫自己背負債務。
而孩子,為了證明自己對父母的愛,來得到父母的愛,即使辛苦,也會不斷地提供金錢。
當父母離世後,所留下來的遺產就是遺留的愛。
此時,遺產是孩子與父母唯一的連結。
這就是為什麼手足之間會為了爭奪財產,對簿公堂。
真正在爭奪的,只不過是父母的愛。
當金錢成為愛的替代品時,關係就失衡了。
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愛。
再多的金錢,永遠無法填滿內在對愛的匱乏。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