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如果要活出真實的自己,就必須把我們曾經學到的觀念與信念一個一個清除

  • 作家相片: April Zhang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1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很多觀念,價值觀與信念,幫助我們學會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生存下來。


然而,當我們踏上自我療癒的旅程時,會發現這些教導只會讓我們越來越不快樂,把我們限制住了,無法真實地做自己。


如果要活出真實的自己,就必須把我們曾經學到的觀念與信念一個一個清除,因為這些觀念已經無法在人生道路上幫助我們,只會阻礙我們往前走。


和大家分享圖片中的文字翻譯: (下方的文字是我的註解)


我正在清空(不再學習)我被教導的觀念:


🌲忽略我的界線來討好別人


當我們沒有界線時,人們就會得寸進尺,對我們情緒勒索,予取予求。人們不會因為我們的付出給予而尊重我們,反而會把我們的尊嚴踩在腳底下。


勇敢地為自己畫下界線,是開始尊重自己的行為,也是在宣示我們的力量。當我們開始尊重自己時,人們就會尊重我們。


🌲把我自己變得渺小來融入人群


我們害怕展現自己,活出個人特質,是因為害怕不會喜歡不被接納。為了融入人群,我們隱藏了個人特質,否定自己,把自己變得渺小,只為了當一個"正常人"。


於是,我們永遠無法做自己,活出自己。


社會,不需要更多"正常人"。


將專注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看見每個面向的自己,榮耀個人特質,接納被自我否定的面向。允許自己呈現真實的自己,展現自己,發光發亮。


🌲在我狀況不好的時候假裝自己沒事,不對外尋求幫忙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堅強,跌倒了站起來,於是,當我們狀況不好時,還要裝作沒事,告訴別人我很好。


堅強,是在硬撐,久了,撐不住了,身體垮掉,精神崩潰。


當我們狀況不好時,不要逼自己堅強,不要勉強自己往前走。允許自己停下來,好好地哭泣流淚,耐心陪伴自己療傷,慢慢地走出來。


當我們需要幫忙時,就尋求協助,允許別人,伸出手,將我們攙扶起來。


🌲我的自我價值建立在我的生產力上


社會,總是用表現,成就,做多少事來評斷一個人。似乎,做越多,表現越好,越有成就,就代表我們有價值。


於是,我們不停地在外在做努力,鞭策自己,逼迫自己,好要更好,來證明我們是有價值的。


然而,只會讓我們累壞了,因為,我們永遠不滿意自己的表現,當別人超越我們時,讓我們更加焦慮害怕。


我們感覺不到自我價值,是因為我們尚未看見真實的自己。


將專注力帶回到自己的身上,將別人給我們的標籤一個一個撕去,直到,我們看見真實的自己。


此時,我們會知曉,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


🌲社會對於美麗與減肥的標準


社會對美醜胖瘦都一定的標準,於是,我們很努力地在外在下功夫,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美麗,更帥,更苗條。


我們一直努力用各種方法保持身材,青春貌美,時時刻刻活在恐懼中,害怕哪天青春不在,害怕自己變胖,就沒有人喜歡,不會被愛。


然而,這只會讓我們吸引到喜歡我們外表的人們來到我們生命中。當我們沒有美麗的外表時,這些人還會喜歡我們嗎?


所有外在的美,都只是包裝,非真實的。


將專注力帶回到自己的身上,開始學會愛自己,當我們愛上自己時,愛的能量開始流動。而這股愛的能量會由內往外散發,人們,自然被這股美麗的能量吸引來到我們生命中。


🌲為了避免衝突,我犧牲了我的聲音/信仰


我們往往因為害怕衝突,想要維持和諧,將想表達的話語吞忍下來,不敢表達內在真實的感受。因為我們放棄了表達自己,看似沒有衝突,和諧,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的和諧。


我們的吞忍,就是在允許別人用這樣的方式對待我們。那麼,別人就會繼續得寸進尺,對我們予取予求,不尊重我們。


為自己發聲,是在讓別人知道,我們不喜歡如何被對待,不喜歡不被尊重。為自己發聲,是在讓別人知道該如何"正確"的對待我們,尊重我們。


🌲不慶祝榮耀我的成就只是因為別人的成就比我好


我們從小就被拿來比較,於是,我們總是在看著別人,把自己拿來跟別人比較。


於是,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再多,還是不夠多,做再好,還是不夠好。即使已經很努力了,永遠還是比不上別人。這讓我們備感焦慮擔憂。


我們一直在追著別人跑,期望能夠趕上別人,甚至超越別人,最後,累壞了,跑不動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離開別人的道路,走上自己的道路,專注在自己的道路上,享受這條道路上的風景。


此時,我們只需要做自己,活出自己。


🌲對外尋求肯定而不是自我肯定


從小,為了被父母師長喜歡,於是,我們會努力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樣貌,來得到稱讚,被看見,被肯定。


於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就不停地尋求外在的肯定與看見。然而,無論我們再怎麼努力,永遠不夠好,永遠不夠多。無論再怎麼努力,還是沒有被看見,沒有被肯定。


停止尋求外在的肯定,回到自己的身上,開始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認出我們的美好。


唯有我們能夠自我肯定,才不會一直尋求外在的肯定。


🌲從不舒服的感覺中抽開,而不是正視它們


當我們感覺不舒服時,身邊的人們總是會告訴我們"想太多了"。當我們想表達不舒服的感受時,又會被批評脾氣不好,愛生氣,愛哭。


於是,我們學會當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否定這些感覺,用其他事情來轉移這個不舒服的感受。然而,這樣的行為只會把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往內壓抑下來。


所有內在升起不舒服的感覺或情緒,都在提醒我們,是否違背了自己的心,委屈了自己,勉強了自己。


當內在升起不舒服的感受或情緒時,不逃避,不否定,不轉移,而是,走入這個不舒服的感覺中,看看內在的自己怎麼了,受了甚麼樣的委屈。將這些委屈的情緒釋放出來,不舒服的感覺自然就消失了。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ree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當有不舒服的感受時,問問自己怎麼了

當內在有不舒服的感受升起,不去壓抑它,漠視它,或是告訴自己要轉念,不要想太多。 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有不舒服的感受,有什麼委屈在? 這些感受,往往是內在的提醒,告訴我們該如何善待自己。 Safina

 
 
 
懂事的小孩,也需要關注與愛

懂事的孩子總是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大人操心,但是,也是往往被忽略的那個孩子。 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體貼大人的辛苦,怕造成大人的困擾與麻煩,而不敢要求。 乖巧聽話的孩子,也需要關注與愛。 Safina

 
 
 

留言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