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鏡子,呈現我們的內在狀態
- Liz Wang
- 2024年1月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8日
當孩子哇哇墜地的那一刻,當父母的我們就開始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飽,會不會冷,會不會生病,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成績好不好,能不能跟得上....。
這些擔憂,並不會隨著孩子長大成年減少,因為,我們會開始擔心孩子的工作,感情,婚姻,買房買車等等。
這些擔憂焦慮佔據了我們,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往往也為親子關係帶來許多的拉扯與衝突。
我們很努力地養育孩子,期望孩子能夠健康長大,但是,這些擔憂消耗掉我們許多的能量,讓我們感到挫折不已,疲憊不堪,無奈無力。
甚至,開始懷疑我們是不是個好父母,是否做錯了...。
這些擔憂焦慮不是源自我們,而是源自於上一代。可以回想,小的時候,父母是否也是同樣的焦慮擔憂著我們,即使我們長大了,是否還是不斷的叮嚀我們呢?
父母不斷地將內在的擔憂焦慮投射在我們身上,而我們,不斷的承接父母的擔憂焦慮。於是,不自覺地重複父母的模式,將我們的擔憂焦慮投射給下一代。
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呈現我們的內在狀態。
孩子,活出童年的我們。而我們與孩子互動的模式,重複了上一代與我們互動的模式。
孩子,只是來幫助我們療癒我們的童年。
我們可以將我們對孩子所有的擔憂焦慮一項一項列出來,再回想,父母是否也是同樣的將這些焦慮擔憂投射在我們的身上。
接著,回到童年,開始療癒我們所承接父母身上的擔憂焦慮,釋放這些能量,擁抱童年的自己。
當我們釋放掉父母的擔憂焦慮,療癒的童年的自己後,自然,就不會再將這些擔憂焦慮投射給下一代。
當我們不再將這些擔憂焦慮投射給下一代時,自然就能夠允許孩子呈現真實的自己,給予孩子空間做自己,展現自己。那麼,親子關係自然就是流動的,舒服的,自在的。
此時,我們才能真正的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