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孩子,是一面鏡子,呈現我們的內在狀態

  • 作家相片: Liz Wang
    Liz Wang
  • 2024年1月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8日



當孩子哇哇墜地的那一刻,當父母的我們就開始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飽,會不會冷,會不會生病,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成績好不好,能不能跟得上....。


這些擔憂,並不會隨著孩子長大成年減少,因為,我們會開始擔心孩子的工作,感情,婚姻,買房買車等等。

這些擔憂焦慮佔據了我們,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往往也為親子關係帶來許多的拉扯與衝突。


我們很努力地養育孩子,期望孩子能夠健康長大,但是,這些擔憂消耗掉我們許多的能量,讓我們感到挫折不已,疲憊不堪,無奈無力。


甚至,開始懷疑我們是不是個好父母,是否做錯了...。


這些擔憂焦慮不是源自我們,而是源自於上一代。可以回想,小的時候,父母是否也是同樣的焦慮擔憂著我們,即使我們長大了,是否還是不斷的叮嚀我們呢?


父母不斷地將內在的擔憂焦慮投射在我們身上,而我們,不斷的承接父母的擔憂焦慮。於是,不自覺地重複父母的模式,將我們的擔憂焦慮投射給下一代。



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呈現我們的內在狀態。



孩子,活出童年的我們。而我們與孩子互動的模式,重複了上一代與我們互動的模式。

孩子,只是來幫助我們療癒我們的童年。


我們可以將我們對孩子所有的擔憂焦慮一項一項列出來,再回想,父母是否也是同樣的將這些焦慮擔憂投射在我們的身上。


接著,回到童年,開始療癒我們所承接父母身上的擔憂焦慮,釋放這些能量,擁抱童年的自己。


當我們釋放掉父母的擔憂焦慮,療癒的童年的自己後,自然,就不會再將這些擔憂焦慮投射給下一代。



當我們不再將這些擔憂焦慮投射給下一代時,自然就能夠允許孩子呈現真實的自己,給予孩子空間做自己,展現自己。那麼,親子關係自然就是流動的,舒服的,自在的。



此時,我們才能真正的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



ree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當有不舒服的感受時,問問自己怎麼了

當內在有不舒服的感受升起,不去壓抑它,漠視它,或是告訴自己要轉念,不要想太多。 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有不舒服的感受,有什麼委屈在? 這些感受,往往是內在的提醒,告訴我們該如何善待自己。 Safina

 
 
 
懂事的小孩,也需要關注與愛

懂事的孩子總是把事情做好,不需要大人操心,但是,也是往往被忽略的那個孩子。 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體貼大人的辛苦,怕造成大人的困擾與麻煩,而不敢要求。 乖巧聽話的孩子,也需要關注與愛。 Safina

 
 
 

留言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