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會罹患憂鬱症?
- Liz Wang
- 2023年12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8日
近幾年來,罹患憂鬱症的人們越來越多,而罹患族群的年齡也越來越年輕。當憂鬱症發作時,往往讓人感覺陷入痛苦深淵中沒有出口,絕望不已。
不少父母因為孩子罹患憂鬱症而前來求救,這些父母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變這樣,非常擔心孩子,很想要幫孩子卻不知道該如何幫孩子。
為什麼孩子會罹患憂鬱症?
壓抑情緒,否定情緒
當我們否定情緒,將之壓抑時,情緒並不會消失,而是,被我們推到內心深處。而這些壓抑的情緒不時會浮出,把我們拉到情緒深淵裡。而壓抑的情緒,形成了一股沉重的能量,把我們往下來,讓我們感到沉重,無力,被困住。
當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
為了不讓父母生氣,渴望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注,於是,會選擇當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來滿足父母的需求,討父母的歡心。然而,每一次的聽話乖巧,每一次滿足父母的需求時,就是在放棄自己的需求。
常被打罵,羞辱
一個常被打罵,羞辱的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他只會停止愛自己,討厭自己,甚至,憎恨自己。
陪父母一起受苦
當父母不快樂,在受苦時,內心深處心疼父母,捨不得父母受苦,在潛意識下,想要幫父母分攤所有的不快樂與苦,於是,將父母的不快樂,痛苦都接收過來了。
當父母在受苦時,孩子,往往會選擇陪著父母一起受苦。
為父母而活
當一個孩子,在家中被忽略漠視時,孩子會覺得自己不重要。於是,他會把父母的需求當作是自己的需求,父母快樂,他就快樂,父母不快樂,他就不快樂。
他會放棄自己的人生,繞著父母團團轉,一切以父母為主,完全為父母而活,甚至,把父母背在身上,成為父母的父母。
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當作真實的自己,與父母心目中的自己有衝突時,因為愛父母,往往會放棄做真實的自己,來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孩子。
內在渴望做自己和成為父母心目中的自己不斷了拉扯,造成極大的痛苦。
無法活出父母的期望
一個孩子,一直不斷的努力活出父母的期望,然而,還是無法讓父母滿意,或是讓父母失望時,這會讓這個孩子很痛苦。因為,無論怎麼努力,還是無法活出父母期望。
內在,或覺得自己不夠好,進而討厭那個讓父母失望的自己。
追求完美
如果,父母不斷的批評指責這個孩子,或是,總是把孩子拿來跟其他人比較,那麼,這個孩子為了證明自己夠好,值得被愛時,會不斷的鞭策自己,逼迫自己,好,還要更好,追求完美。
當無法達到完美時,就會痛恨自己。
無法愛自己
當一個孩子未曾感受到父母全然的愛時,他不知道什麼是愛,於是,不知道該如何愛自己。
那父母該如何陪伴罹患憂鬱症的孩子?
當孩子有情緒時,不壓抑,不否定,允許鼓勵孩子釋放情緒,陪伴他經歷完這個情緒。
當孩子在訴說內在感受時,不插話,不評斷,不給建議,當一個緘默的聆聽者。
多擁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允許孩子做真實的自己,即使,他真實的樣貌與你內在理想中的樣貌有衝突。
不將期望加注在孩子的身上,那些期望,是父母渴望的,不是孩子想要的。
允許孩子走他想走的路。
允許孩子表達自己,即使他的表達聽起來不順耳。
允許孩子為他自己做選擇
孩子,往往承接父母的創傷與情緒,孩子,往往在重複父母的模式。
孩子的憂鬱,是一面鏡子,呈現我們內在被我們隱藏憂鬱的那個面向。
孩子的憂鬱,呈現我們的童年創傷。
孩子的憂鬱,是來幫助我們療癒我們的童年,過往的創傷。
父母穩了,孩子自然就穩了。
父母快樂了,孩子自然就快樂。
如果孩子罹患憂鬱症,希望能夠透過療癒協助,可以私訊粉專,我會將您排入候補名當中。(父母其中之一先來療癒,再評估孩子是否需要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