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慣別人的行為.
- Liz Wang
- 2024年3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關於看不慣
為什麼我常常看不慣別人?為什麼我會忍不住要批評別人?為什麼我常常受不了別人的行為?
每個人,來到我們的面前,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內在的美好,也反射出我們內在的黑暗面。
當我們喜歡對方身上的特質,那是因為,我們內在也有這些美好的特質,對方,只是反射出來給我們看。
同樣的,當我們看不慣對對方身上的特質,那是因為,我們內在也有這些特質,對方,只是把我們不願意承認的特質反射出來給我們看。
我們看不慣對方,同樣的,內在也是看不慣自己。我們在批評對方,內在,也是在批評自己。
從小,我們就被很多的規定,教條,制約給框住,限制住。於是,我們的內在產生了很多的"應該"與"不應該","可以"與"不可以",成了我們生活的準則。
我們依照著內在這套準則生活著,規範著自己。同時,我們也會用同樣的準則來規範別人,期盼,別人也能夠遵守這份準則。
而當別人超出這套規範時,我們可能會不高興,看不慣對方,覺得對方做得不好,開始批評對方。
特別是,當我們很嚴格的規範自己,也會嚴格的規範別人。那麼,就更容易常常看不慣別人。
常常看不慣,就容易形成偏頭痛和腸胃的不適感。
而我們看不慣別人的行為,往往,我們也會不自覺的會有同樣的行為。也有可能,我們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內在有同樣的想法或是衝動,但是,規範自己不可以這麼做。
而對方,只是把我們壓抑的行為或是想法給呈現出來。
當我們看不慣別人時,可以回到自己身上,誠實地問問自己,我的內在是否也有這樣的特質?也有這樣的想法或是行為?
接著,看看是否無法接納自己這樣的特質或是行為。如果是的話,為什麼無法接納?如果有這樣的行為或特質,那會怎麼樣?
看見內在那個被制約住的自己,被自我批判指責的自己。
當那個自己被接納,被允許後,自然就不會看不慣內在有同樣特質的自己。
自我接納,不代表我們一 定會有同樣的行為,而是,我們不再自我批判了。
此時,我們不再看不慣自己,自然,就不會看不慣別人的行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