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們埋在深處的傷痛,還是在各個層面上,深深影響著我們
- Liz Wang
- 2024年1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8日
很多的時候,我們以為,過往的傷痛,會隨著時間而被沖淡。我們以為,過去了就過去了。我們以為,不要去想就沒事了。
然而,這些過往的傷痛,並沒有隨著時間歲月而被沖淡,或是過去了。事實上,這些傷痛,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我們埋在深處。
而這些被我們埋在深處的傷痛,還是在各個層面上,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身體病痛與疾病
這些傷痛所帶來的情緒能量,壓抑住了。這些情緒沒有出口,悶住了,壓抑久了,透過病痛呈現出來。
身體所有的病痛與疾病,都是壓抑的情緒,內在的傷痛與創傷,累積出來的。
莫名的不安感
我們以為,把這些過往的創傷和傷痛埋在深處,就沒事了。看似沒事了,平靜了,然而,這些傷痛所帶來不舒服的感受,會時不時的浮現,讓我們莫名感到悲傷,難過,傷心,生氣,焦慮等不安的情緒。特別是在我們獨處,或是夜深人靜時,這些感覺更加的強烈。
被困在同樣的情境中
當我們在經歷傷痛和創傷的當下,如果傷痛沒有被接住,情緒沒有被釋放,那麼,當下所有的情緒與創傷會凍結住。而這個凍結,或將當下的自己被困在那個情境中。
所以,當我們再次面臨同樣的情境中,會再次凍結住,無法做出任何的反應,甚至深感恐懼害怕。
譬如,小的時候,父母曾經大聲打罵我們,長大後,如果碰到人們很兇,或是很大聲,我們就會再次嚇到,不知所措。
重複同樣的傷痛
這些尚未被療癒的傷痛壓抑住,能量就會糾結住。這股糾結的能量,形成了纏繞的信念。而纏繞的信念投射出去,就會再次複製同樣的傷痛。
譬如,曾經被拋棄過,內在產生"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信念。當我們再次走入關係中,被拋棄的傷痛再次浮出,讓我們感到害怕,害怕再次受傷,害怕再次被拋棄,並且投射出"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被拋棄"的信念,再次創造出被拋棄的經驗。
代償行為/上癮行為
尚未被療癒的傷痛與創傷,內在會形成一個空洞(匱乏),於是,我們會透過外在的人事物來填補這個空洞,如吃東西,購物,工作,性等上癮行為來填補內在的空洞。
不斷地想要去拯救別人,也是一種代償/上癮的行為,需要被需要,不捨別人受苦,需要去拯救所有人。事實上,真正在受苦的是內在的自己,真正需要被拯救的是,內在還在受苦的自己。
無奈,無力的人生
以上所提到的狀態,讓我們的人生感到諸多的無奈,無力,似乎無法做些甚麼,無法改變甚麼,只能日復一日,重複這樣的人生。人生,變得毫無意義,不知道為什麼活著。
如果,我們不喜歡這樣的狀態,不想再重複同樣的傷痛,想要改變現狀,那麼,我們就必須回到過去,療癒過往的傷痛與創傷。
當過往的創傷與傷痛被療癒了,每個還被困在過去的自己不再受困了,那麼,我們才能真正地走出來,開始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