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錢豐盛,重點在給出當下的動機及感受
- Liz Wang
- 2023年11月2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5月8日
我們常常聽到關於金錢豐盛的說法,要佈施,捐錢,給予,付出,做善事,這樣金錢能量才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但是很多人不斷地做善事,捐錢,付出,為什麼還是匱乏?
把錢給出去,無論是消費,捐錢,給予,付出的行為不是重點,而是這個行為背後真正的動機或是感受決定了一切。
如果我們做這些行為的當下是開心的,就是純粹想要分享,那麼,能量就處於流動的狀態,那麼,金錢豐盛能量自然就會流動起來。
如果我們是被迫的,或是勉強自己,不是出於自願的,那麼,當下我們不會是開心的。此時,即使我們給出了金錢,能量或是卡住的,因為,我們投射出去真正的能量是:我並不想給出。
另一種是,被道德綁架,心存罪惡感而給出金錢,同樣也會讓能量卡住。
回想:
是否因為害怕被說自己小氣,而勉強自己請客或是給予?
是否因為害怕被說自私,而勉強自己給予?
是否曾經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勉強自己包超過自己能力所及的紅包?
是否曾經因為害怕被排擠,而掏錢出來和同事一起買東西送給同事或是主管(可是明明也不喜歡這個人)?
是否曾經被"好人"和"善人"給綁架,而勉強自己捐錢?
是否曾經被情緒勒索,不斷地在金錢上付出給予?
在這些情境中,我們給出金錢的當下是不快樂的,因為罪惡感或是道德驅使而勉強自己給出,但是內心並不是真正想要給予。
此時,我們在給出這個動作時,內心並不想給出,於是,外在行為和內在真正的感受產生拉扯,這個拉扯的狀態就讓金錢能量卡住,無法流動,無論當下給出的是小錢還是大錢。
給出多少錢不是重點,給予付出也不是重點,而是,我們給出當下背後真正的動機以及感受,投射出的能量決定了一切。
不要被道德綁架,不要被罪惡感驅使而給予付出。不想給出就不要勉強自己,逼迫自己給予。
內心真正想給予,想付出時再給出,那麼,內在外在的能量是一致的,自然,就會流動起來。能量越流動,自然就能夠吸引更多的豐盛能量流入。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曾經因為道德綁架或是罪惡感而給出金錢的經驗。
關於金錢信念清理以及豐盛顯化,歡迎報名參加金錢豐盛顯化工作坊。
照片是加拿大某連鎖咖啡廳的小費杯上貼了一個告示牌:
為什麼龍蝦不給小費?
因為他們是貝類(shellfish)
Shellfish諧音selfish (自私)
意指自私的人不給小費
透過人們的罪惡感來討小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