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療癒,是為了撫平過往的傷痛,讓這些夢魘不再折磨我們,不再受苦。
將所有遮蔽真實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褪去。
看見自己,找回自己,將自己一片一片拾回,不再破碎,成為完整的自己。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所有文章


當我們開始將專注力收回,放到自己的身上,清理掉不屬於我們的信念,框架,聲音,制約等,這些不再跟我們一起共振的外在人事物自然會離開我們的能量場。
所有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事物,都是跟我們當下振動頻率匹配的能量,一起共振著。 當我們的專注力都放在外面時,能量是分散的。而這些分散在外的能量,就會跟外在的人事物不停地共振著。於是,我們不斷地接收著外在的聲音,信念,價值觀,框架,很多的應該不應該。...


我們的小小世界
我們的小小世界,在成長過程中,被身邊的大人破壞掉了。 現在,我們可以重新建構那個小小世界,給予我們的內在小孩,一個溫馨,安全,心安的空間,慢慢長大。 輕輕地閉上雙眼,看見躲在內心深處的那個孩子。去感受,甚麼樣的空間會讓那個孩子感到安心?在這個空間裡,會存在甚麼樣的人事物讓他...


當我們停止批評自己時,自然就不會再評斷別人。
我們對別人的批判,源自於對自我的批判。 當我們停止批評自己時,自然就不會再評斷別人。 當我們接納自己不足之處,自然就會接納別人的不足。 ~Safina ~


允許自己不用為別人的人生負責。
別人的情緒不是我們的錯, 別人的人生不是我們的責任。 將別人的情緒還給他們, 將別人的責任還給他們。 允許每個人為他們自己的人生負責, 也允許自己不用為別人的人生負責。 ~Safina ~


每個人都有特別敏銳的感官,只是沒有被運用而已。而其他不敏銳的感官,也只是尚未被發掘而已。
我們都知道五個感官是耳、目、鼻、舌、皮膚。我們透過耳朵來聽,眼睛來看,鼻子來聞,舌頭來嘗,皮膚來感覺。 每個人都有這五個感官,而每個人的五感官的敏感度都不盡相同。有些人可能視覺較敏銳,我們稱為視覺型的人。有些人可能是觸覺較敏銳,我們稱為觸覺型的人。...


高我,大我,小我,黑暗面的我,光明面的我,通通都是我。
無論是哪個面向的我,都是我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只想要高我,大我,光明面的我,而否定甚至打壓小我,黑暗面的我,那麼,只會造成更多自我分裂,更多的內在拉扯,互相對立。 這些自我分裂,內在拉扯,互相對立,只會讓我們更加的痛苦。...


溫柔地陪伴,對待,呵護,照顧,擁抱,愛自己
我會溫柔地陪伴自己,我會溫柔地對待自己 我會溫柔地呵護自己,我會溫柔地照顧自己 我會溫柔地擁抱自己,我會溫柔地愛著自己 ~Safina~


從療癒的角度看疫苗副作用
當心生病了,不快樂,就會透過身體的不適感和病痛呈現出來。 身體的所有病痛和不適,背後都隱藏著委屈,創傷和議題。 同樣的,注射疫苗產生的副作用亦是如此,將內在的委屈,創傷和議題挑出來,讓我們有機會看見自己,療癒自己。 最近來不少的個案都是在接種疫苗後身體開始出現病痛或是不適感...


如果連我們都無法理解,尊重,重視,愛自己,別人如何理解,尊重,重視,愛我們?
如果連我們都無法理解自己, 別人該如何理解我們? 如果連我們都不尊重自己, 別人該如何尊重我們? 如果連我們都不重視自己, 別人該如何重視我們? 如果連我們都無法愛自己, 別人該如何愛我們? ~Safina ~


每個來到我們身邊的人都是一面鏡子。
每個來到我們身邊的人都是一面鏡子。 別人身上美好的特質, 我們身上也有,只是尚未被我們認出。 別人身上不討喜的特質, 我們身上也有,只是尚未被我們接納。 ~Safina ~


往內走,會看見,我們的內在深處也存在了一位大師。
無需崇拜任何大師或老師, 我們在大師身上看見的美好特質, 我們身上都有, 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自身的美好, 而將之投射在大師的身上。 往內走,會看見, 我們的內在深處也存在了一位大師。 ~Safina ~


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但是,我們能夠滿足自己,讓自己開心。
無論我們怎麼做,都會有人不開心, 無論我們的表現如何,都會有人不滿意。 停止討好別人,活出別人的期望。 不再選擇別人,為別人而活。 而是選擇自己, 做讓自己開心,自在,快樂的事情, 為自己而活。 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 但是,我們能夠滿足自己,讓自己開心。 ~Safina~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