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海洋的生命與故事
- Jaline Chiu
- 2023年10月13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一位個案,先前是空姐,但是已經受不了這個職業,於是辭職。辭職後,她也找了關於IT產業工作,同時也開始發展自己的興趣,因為他想要創業。
她學了鋼琴,她從小就很想學琴,可是家裡沒錢。她學了鋼琴之後,發現她的程度無法讓她賺到錢,所以就放棄。
她學了畫畫,可是覺得她的畫畫程度跟別人比起來還是不夠好,擔心畫畫無法活下來,所以也放棄。
她學了作手皂,也開了課程教大家如何做手工皂。但是不知為何,收入時好時好,似乎無法完全靠這份工作存活。
她決定開啟線上課程,花了很多錢學不同的課程,還花了很多錢上了線上行銷課程。但是上到最後,她無法執行下去,她發現她不喜歡這樣的行銷方式(用各種管道方式要大家來買你的產品或服務),她感覺被制約住了,做這些行銷方式她並不開心,因為似乎脫離自己真正想做的。
她發現,她從全職工作的框架裡又跳入創業的框架,還是被制約住,限制住。
此時,她很困惑,她嘗試不同的東西,她以為她很喜歡,可是又覺得無法賺錢就放棄,也不太確定自己真正喜歡的是甚麼。
一開始,我們先從先前的工作開始,看見工作上重複的模式,找到這些模式問題點的根源,一個一個找出來,幫助她不再將這些模式帶入她的創業裡。
接著我們來看她的興趣,因為她以賺錢為目的,所以無法好好享受這個過程。而且,如果以賺錢為目的,就會開始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很容易就放棄。
我: 如果把賺錢這個目的拿掉,你還會想彈鋼琴嗎?
她: 還是會。
我: 為什麼?
她: 小的時候,表姊有學鋼琴,我也好想要學,可是我們家沒有錢,現在我有錢了,所以我想學。
我: 所以是為了滿足童年學鋼琴的渴望?
她: 對。
我: 好,如果把這個動機拿掉,你還會想彈鋼琴嗎?
她: 不會了。
我: 那代表鋼琴不是你真正熱愛的。現在我們來看畫畫,如果拿掉賺錢的目的,你還會想畫畫嗎?
她: 會。
我: 為什麼?
她: 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是家人總是告訴我走藝術要花很多錢,而且會吃不飽。
我: 好,現在把大家說的話放一邊,去感覺,你在畫畫,那是甚麼樣的感覺?
她: 我覺得很開心,很享受畫畫,雖然畫得不是很好,但是我很享受這個過程。
我: 甚麼是畫得好?
她: 就是樹要畫得像樹,屋子要畫得像屋子。
我: 如果大家樹都畫得像樹,屋子畫得像屋子,每幅畫都是如此,那這些畫看起來如何?
她: 很無聊。
我: 我們先來看手工皂。如果把賺錢的目的拿走,你還會想做手工皂嗎?
她: 我大概就不會開課也不會賣手工皂,可能只會做出來自己用。
我: 好,你提到你喜歡潛水。去感覺,你在潛水時是甚麼樣的感覺?
她: 我很喜歡海裡的世界,很寧靜,平和,讓我感到很自在,有被療癒的感覺。
我: 好,你還喜歡甚麼?
她: 我很想自己一個人住在森林裡。
我: 為什麼?
她: 我想離開人群,就不用去面對這些人事物。
我引導她看見這些不想面對人事物背後的議題,提醒她要療癒這些議題,不然即使她住在森林,這些議題還是會不時浮出,來干擾她,讓她無法真正享受在森林的生活。
我: 現在沒有這些人事物的議題了,你還想住森林嗎?
她: 還是想,我喜歡跟大自然在一起,看書,畫畫。
我: 好,現在我們弄清楚了你真正喜歡的東西了。你該如何結合,畫畫,森林和潛水?
她: 如果要選森林和海洋,我可能會選住在森林,旁邊有湖。
我: 為什麼一定要二選一呢?不要把自己限制住了。你可以同時住在森林,有湖,也靠近海邊啊。
她: 那這樣我就可以想畫畫就畫畫,想潛水就潛水。
我: 好,再次感覺你在潛水。
她: 我覺得在海裡潛水似乎是個旅程,海裡面有很多的故事。
我: 那如果你把海裡的故事,你在海裡感受到的生命畫出來呢?
她: 我可以畫出很多關於海洋的畫。
我: 現在感覺,你將海洋的能量,生命,故事,旅程都畫出來,賦予這些畫海洋的生命。那是甚麼樣的感覺?
她: 感覺好療癒,很寧靜,平靜。
我: 好,現在感覺看到你的畫人們有甚麼樣的感受?
她: 他們也覺得很寧靜,被療癒的感覺,可是好像有一點缺憾。
我: 甚麼缺憾?
她: 他們也想要感受畫中海洋的能量。
我: 那何不帶他們去潛水,去感受海洋的生命,體驗海洋的故事?感覺看看你就這麼做。
她: 人們好感動,他們可以感受到海洋的能量,也被海洋療癒了。
我: 好,再來感覺你用同樣的方式把森林的故事,生命都畫了出來。
她: 我感覺很放空,能夠自在地揮灑畫布,也很療癒。
我: 那感覺人們看到你的森林畫作有甚麼樣的感覺?
她: 他們能夠真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能量與神奇之美,他們也想體驗這樣的感受。
我: 那就帶他們來一趟森林之旅啊,讓他們透過心和大自然連結,透過心去感受大自然的脈動,心跳,生命。
她: 他們好喜歡,也被大自然療癒了。
我: 好,現在感覺你將大自然和海洋的元素加入手工皂裡。
她: 我可以用海洋和森林的素材加入手工皂裡面,或是做出大自然的造型。
我: 感覺你就這麼做,這是甚麼樣的感覺?
她: 我好喜歡,做出來很美,人們也很喜歡我的手工皂。可是我覺得我無法賣手工皂。
我: 為什麼?
她: 因為我怕定價高一點沒有人買,因為一般肥皂都很便宜。
我提醒她這個背後的議題是感受不到自我價值,她需要療癒這個議題。
我: 好,如果人們參加你的海洋之旅就送一個海洋手工皂,森林之旅就送一個森林之皂,費用包含在行程裡呢?
她: 那這樣可以。
我: 好,現在就感覺你就在做這些事情,將海洋,森林,畫畫,手工皂結合起來。
她: 我感覺很自在,喜歡這樣的生活,感覺是真的活著的感覺。
我: 這也是一種療癒,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人們也得到療癒。
她: 可是我沒那麼偉大去療癒人們。
我: 你不是被海洋和森林療癒了嗎?
她: 是啊。
我: 那你只是將海洋和森林的療癒分享給人們,不是你在療癒他們,你只是個管道,引領人們,來感受到海洋和森林的療癒能量,讓海洋和森林來療癒他們。
她: 這真的可以賺錢嗎?
我: 如果以賺錢無目的去做這些事情,你就會被這個目的給限制住了,反而無法展現你的才華,無法呈現內在的感受。先不要透過這個賺錢,就去做,去感受它,享受它,然後去分享。
這個社會,不缺產品,不缺服務,不缺畫作。缺的是"生命",這些產品或服務都是冷冰冰的,沒有生命,沒有情感。你要分享的是,賦予你的作品,服務"生命",讓人們用"心"去感受,讓人們能夠更貼近自己的"心"。
就去分享,分享"生命",分享"故事",讓這些分享觸碰人心,人們,自然就會來到你的身邊,想要一起感受這些"生命"與"故事"。
我: 集體意識運作的模式是用盡各種行銷方式,催眠暗示人們,讓人們來消費產品或服務。也許,一開始可以賺不少錢,但是,你會不快樂,因為,你會被限制住,框住,內在的熱情會消磨,最後被困在這樣的狀態裡。
你只要成為自己,做熱愛的事情,成為管道,將你所熱愛的事情分享出去,觸碰人心,人們,自然會感染到你的熱情,來到你身邊,也想要有同樣的感受與體驗。
她: 我很想去世界各地旅行,打工換宿。可是我男朋友跟我說這個年紀應該要打拼,建立事業,如果出去旅行打工換宿,那不是很浪費生命,事業也沒有建立起來。
我: 妳的男友活出甚麼樣的生命?
她: 他很努力,很拼命的經營他的事業,可是他也很壓抑,疲憊,不快樂,不自在,不自由。
我: 你想要活出那樣的生命嗎?
她: 不想。
我: 如果你聽了他的話,就會活出那樣的生命。想去旅行打工換宿就去吧。把你打工換宿體要到的生命,故事,寫出來,畫出來,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生命故事。搞不好,就透過這樣的分享開創出一個事業。不要把自己設限了,就去吧!去體驗,享受,創造,分享。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