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孩子

  • 作家相片: Jaline Chiu
    Jaline Chiu
  • 6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孩子,往往呈現童年的自己。


當我們在陪伴孩子時,有很多不舒服的感受和情緒出現,那是因為,透過陪伴孩子,將童年的創傷引發出來,讓我們有機會療癒童年的自己。


一位個案,有個年幼的兒子。對於育兒,讓她非常的挫折。她很努力地想要當一個好媽媽,處處為孩子著想,有很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對兒子發脾氣。可是,這讓她筋疲力盡,心力交瘁。


她說兒子常常會踢她或打她和老公,但是他不會這樣對別人。她一直耐著性子和兒子解釋這會讓她痛,請他停止。但是兒子常常會忘記,還是會踢她打她。她也提到,兒子會亂丟東西,特別是吃飯的時候,會把食物往地上丟。


孩子的行為讓她很抓狂,但是她又得忍住不發脾氣,好好教,讓她很挫折,她不知道該怎麼教。


她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


她提到,每次兒子在玩一種黏土玩具時,她不知道為什麼會感到很不自在不舒服,就會離開,才會舒服些。


我請她連結這個不舒服的感覺,她看到她還是個幼兒,跟兒子現在差不多同年紀。那個小女孩在玩著這個黏土玩具,她玩得很開心,把玩具到處丟。


爸爸看到,整個發火,開始罵她打她。原本玩得很開心的她整個嚇到,呆住了,不敢動。最後,爸爸還是把他心愛的黏土玩具丟掉了。小小年紀的她,很害怕,很驚嚇,又很傷心玩具被丟掉,但是,她又不能哭,哭了又會被打得很慘。


此時,她才意識到,原來,當兒子在玩黏土玩具會讓她感到不舒服,是因為,挑起了童年這個創傷。黏土玩具,給她帶來了不好的經驗。


這個年齡的孩子本來就會丟東西,透過丟東西來學習到關於物品,聲音,重量等等。因為童年的自己不被允許丟東西,所以兒子將她童年被壓抑的本能給釋放出來,會不斷丟東西,甚至食物。


她也意識到,因為心愛的東西,總是被父母丟掉,導致她,現在有物品囤積症,捨不得把用不到的東西丟掉。因為童年無法對自己的東西有主導權,父母總是任意的處置她的東西,讓她每次在丟東西時,都猶豫不決。


因為童年時期,父母對她總是暴力相向,讓她時時處在驚嚇,驚恐,害怕,恐懼中。以致於,成年後的她,總是對很兇的人,突然的大動作,權威,都會感到害怕。


在對父母恐懼害怕中,內在壓抑了許多的憤怒,生氣,恨,很想反抗卻無法,這些攻擊能量都壓下來了。而兒子會常常打她踢她和先生,反射了她童年壓抑住想要攻擊父母的能量,透過的肢體的動作,將她這些攻擊能量給釋放出來。


我引導她將這些攻擊能量給釋放出來,療癒童年的驚嚇,以及黏土玩具被丟掉的創傷。


再次看著兒子在玩黏土玩具,已經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了。


我請她跟著兒子一起玩黏土玩具,一起丟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她重新當回那個小女孩,自在的玩玩具,開心地丟玩具。


她不斷的丟東西,丟到全身都是汗。過往壓抑的能量釋放了,她覺得很爽很舒服。再次看著兒子,不再那麼不耐煩,挫折,不知所措。


她可以真正的陪伴兒子,在陪伴兒子的同時,也在陪伴童年的自己,重新當個孩子,開心的遊戲玩耍。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ree

留言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